保險出海的焦慮:太保香港押注“鏈上”
導語:截至2024年底,太保資管香港管理的龐大資產中,接近600多億港元仍是集團自有資金,第三方委托規模僅約100億。
在擁擠到近乎飽和的香港資管江湖里,中資背景的資產管理公司常被嘲笑為“隱形人”——名義上持有 9 號資管牌照,現實中卻只能做一點通道業務,既沒有明星基金,也缺少獵頭追逐的王牌經理。
就在業界幾乎把它們忽略的時候,中國太保(601601.HK)旗下太保資管香港,猛打了一把方向盤,高調切入RWA(Real-World Asset,即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)賽道,賭一次“彎道超車”。
01 太保香港的RWA突圍
2025年3月,太保資管香港推出香港首只1億美元鏈上貨幣基金“eStable MMF”;緊接著在7月,與硅料巨頭協鑫科技(3800.HK)簽下合作備忘錄,計劃將協鑫的新能源資產打包成RWA代幣,對接穩定幣和DeFi生態。
這一系列動作,標志著這家央企背景險資資管機構,正試圖通過區塊鏈技術,在傳統資管紅海之外開辟新藍海。
通俗來說,RWA就是把現實中的各種資產,通過區塊鏈技術轉換為數字代幣,讓原本缺乏流動性的資產,能像數字貨幣一樣交易和流通。
這一過程,類似傳統金融中的資產證券化(ABS)。但借助區塊鏈,資產可實現更高的拆分性和流轉效率。
穩定幣是目前RWA最成功的應用案例——它將法定貨幣(如美元)作為錨定資產,發行等值的數字代幣,實現了價值的上鏈流通。
太保資管香港的RWA布局,始于2023年初攜手區塊鏈投資機構水滴資本推出的兩支數字資產投資基金。而“eStable MMF”,則是其在鏈上傳統金融產品的關鍵一步。
選定香港合規公鏈HashKey Chain作為平臺,通過代幣化技術實現基金份額的鏈上登記與交易,被視為TradFi(傳統金融)與區塊鏈融合的重要進展。當太保這樣的巨頭,選擇將美元基金上鏈,幾乎是香港在RWA賽道雄心的體現。
經歷上述實踐后,太保資管香港進一步將觸角伸向了RWA產業應用。
與協鑫的合作,核心在于把協鑫的部分新能源資產(如低碳顆粒硅)“上鏈”,由太保提供專業資管和投顧支持,使這些資產能夠與穩定幣進行交易兌換。
雙方還計劃共建數字資產投資與客戶網絡,連接傳統資產投資人和加密原生投資者,合力打造RWA投資生態。
02 現實困境與政策東風
太保香港大舉押寶RWA,或是在傳統資管領域尋求突破的戰略選擇。
中資保險資管公司,在港普遍面臨“0存在感”困境:資金來源主要依賴母公司境內QDII配置,三方業務拓展艱難——受限于起步晚、主動管理能力及渠道網絡薄弱,難以在激烈競爭中與國際巨頭抗衡。
有香港資管業人士告訴金妹妹,中資資管在香港有投資團隊,但是沒有投資體系,又缺少成熟的渠道網絡,銀行等主流渠道很少愿意替它們分銷產品。
太保資管香港自身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。
作為行業第三大壽險集團,太保集團早在2009年就登陸香港資本市場,并于2010年成立了太保資管香港子公司。
然而其在港業務發展多年來低調緩慢,直到2021年才實現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的“零的突破”。
截至2024年底,太保資管香港總管理資產超過750億港元。其中接近600多億仍是集團自有資金,第三方委托資產規模僅約100億港元。
此時,太保資管香港選擇換道上山,首先得益于政策東風。
2024年國務院“新國十條”鼓勵中資險企拓展海外及全球配置,香港打造加密資產中心的定位也為創新提供了窗口期。在這種氛圍下,創新舉動往往得到較高容忍度。
另一方面,也是現實所迫——與其在傳統紅海與巨鯊死磕,不如在RWA藍海中爭當領航員。
一旦通過RWA結構打開局面,太保有望成為新生態領軍者。
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太保切入這一領域,或既希望借新概念博得市場眼球,快速做大管理規模;也有意利用當下寬松環境,獲取一些“政策紅利”型收益。
03 拐點,還是“拐彎”?
盡管官方對RWA項目廣為正向宣傳,市場上對此模式的質疑之聲一直不絕于耳。
一位長期研究加密金融人士向金妹妹表示,目前業內火熱的眾多RWA項目,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套利行為。“手段可以說是五花八門。”他解釋道。
據其介紹,一種典型玩法是所謂“左手倒右手”:項目方向公眾宣稱發行某種資產代幣,理論上任何人都能認購交易,但發行方往往會通過關聯一方,買入大量頭寸。
表面看產品銷售一空、交易活躍,實際上資金仍在關聯方內部空轉。這既營造了繁榮場面,又實現了資產騰挪和收益轉移,可謂“兩全其美”的套路。
區塊鏈交易的匿名性(僅顯示錢包地址)也為利益輸送、洗錢等操作提供了空間。
太保與協鑫的合作項目是否有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價值?該人士看法頗為審慎。
他指出,RWA概念宣稱的一大好處是降低投資門檻、擴大參與群體,理論上提升了投資的普惠性。
但關鍵在于:標的資產本身確有投資價值,且有真實需求為基礎。
協鑫計劃將低碳顆粒硅等資產上鏈發行代幣。然而目前光伏行業正處寒冬,公司股價長期低迷,無論機構還是散戶對其股票興趣寥寥。
“如果連二級市場股票都缺乏買盤,轉成數字代幣就會有大批投資者搶購嗎?只能打個問號。”該人士表示。
換言之,缺乏真實供需支撐的代幣發行,很可能只是炒作概念。
RWA概念之所以得到官方鼓勵,正是因為其潛在的金融創新價值——如果運用得當,可以為傳統金融難覆蓋的領域引入新的資金,盤活實體資產,提高資源配置效率。
從監管角度看,支持合規的RWA試點,有助于探索出一套平行于現實金融體系的鏈上金融基礎設施。
但創新不等于沒有基本面要求。長期看,資產價值仍由供需關系決定。若脫離了真實經濟價值,一味在鏈上“空轉”,最后很可能變成一地雞毛。
太保資管香港主動選擇了一條更陡峭、更未知的山路——Web3。RWA 的敘事,為它提供了 技術想象力,穩定幣熱潮帶來了市場噪音;而傳統資管業務的透明存在感,給了它搏一把的沖動。
賽道確實拐了一個大彎,但彎道能否真正加速,取決于資產上鏈后是否真的更值錢。并且,能否成功,還取決于故事能否說服最挑剔的長期資金。
如果能,太保會成為第一個在 Crypto 世界拼出“保險資本”品牌的中國玩家;如果不能,這場跨界嘗試,很可能又被寫進“概念故事集”。
在加密市場,“快就是一切”;在保險資管,“穩才是生命”。當“快”與“穩”綁在同一輛車上,彎道超車的速度與安全,原本不易兼得。
太保香港,已經踩下了油門。方向盤穩不穩,得看接下來的幾個“回頭彎”。
更多精彩內容,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(ID:yzcjapp)
- 熱股榜
-
代碼/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