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豬大擴張即將告一段落?控產政策頻出,產能去化或仍需時日
本文來源:時代周報 作者:閆曉寒
在當前能繁母豬存欄量依然處于相對高位的背景下,今年以來,相關部門多次出手調控母豬產能和二次育肥。
7月23日,農業農村部召開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,為未來生豬產業發展定調。當前,生豬產業面臨產能階段性偏高、生產和價格波動風險大等問題。這場座談會提出,要嚴格落實產能調控舉措,合理淘汰能繁母豬,適當調減能繁母豬存欄,減少二次育肥,控制肥豬出欄體重,嚴控新增產能。
與此前市場消息近乎一致,減母豬、控體重、減少二育仍然是生豬產能調控的重要舉措。調控能繁母豬產能,意味著從生產源頭調節,控制產能過度擴張;減少二育和控體重則是為了防止短周期內豬價劇烈波動。
這場座談會,牧原股份(002714.SZ)、溫氏股份(300498.SZ)、新希望(000876.SZ)、雙匯發展(000895.SZ)、大北農(002385.SZ)、德康農牧(02419.HK)、雙胞胎集團、金鑼等多家頭部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悉數到場。
經歷此前資本助力下的大擴張時代,生豬產能被迅速推高;此后生豬業經歷長達三年的深度調整,終于在2024年下半年迎來曙光。如今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行業共識,頭部企業不再大舉擴張,轉而向降低養殖成本、提高養殖質量發力。
密集政策調控
這并非相關部門首次出手調控生豬產能。
自今年5月以來,政策調控密集出臺。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黃保續也在7月17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針對近期豬價存在的一定下行壓力,農業農村部已經提前釋放了市場預警信息,指導頭部企業合理調減產能,控制出欄節奏。
5月底,有市場消息稱,相關部門召集大型豬企開會,透露引導生豬行業信息,包括暫停能繁母豬擴產、出欄體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、不鼓勵賣二育等。
當時溫氏股份相關人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“公司會積極響應監管各項要求,進行生產經營管理。”新希望方面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相關部門具體政策信息以官方文件為準。公司嚴控銷售流程,對商品豬只開屠宰類檢疫票,不對二次育肥客戶渠道銷售商品豬。
不久后,農業農村部在6月上旬召開的生豬生產調度會,提出了具體的生豬生產調控目標,包括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調減100萬頭至3950萬頭;優化生豬生產,加大弱仔淘汰力度,引導降低出欄體重等。
時代周報記者從溫氏股份方面獲悉,溫氏股份6月9日在公司內部和產業條線發布了生豬銷售階段性工作部署通知,包括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戶銷售生豬,商品豬禁止開具飼養檢疫票(仔豬、種豬除外);逐步下調出欄均重,6月份目標環比下降3斤,中期目標降至240斤;嚴格控制能繁母豬存欄數量,逐步降低現有能繁母豬規模。
目前來看,多次控產能措施已有明顯成效。
據農業農村部監測,6月全國5月齡以上的中大豬存欄量比上個月降低了0.8%,意味著7、8月的生豬出欄量將有所減少,有利于豬價穩定和養殖盈利。
卓創資訊數據顯示,截至7月21日,樣本企業二次育肥量較年內高點下滑82.34%,處于年內偏低水平,其中一個影響因素為大型企業減少二次育肥售賣。
生豬出欄體重也有所下降。溫氏股份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溫氏是行業內最早公開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上市豬企,同時也在積極落實國家相關監管單位的政策指導。以生豬均重為例,近幾年,溫氏的肉豬均重在240-250斤左右,降重壓力較小。“公司積極落實政策指導,5月份肉豬均重248斤,6月份降至246斤。”上述溫氏股份相關人士表示。
這也是整個行業的趨勢,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研報顯示,截至7月14日,全國外三元生豬出欄均重為127.98公斤,較上周同期下降0.5公斤;截至7月18日,農業部數據顯示生豬宰后均重為91.6公斤,較上周同期下跌0.2公斤。
為何控產能?
調控政策背后,是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仍處于歷史相對高位,且生豬行業已經歷經數月階段性調整。
2024年下半年至今,生豬養殖業盈利水平可觀,行業補欄預期較高,導致去年二季度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整體處于增長狀態。
相關部門加大控產力度從去年就已開始,去年3月,農業農村部將全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目標從4100萬頭調整為3900萬頭。按照生豬產能調控要求,產能正常波動的“綠色區域”為能繁母豬月度存欄量處于正常保有量的92%-105%區間。
去年一季度以來,生豬產能開始高位回調:4月末,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降至3986萬頭,比上年底減少156萬頭,回到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。
但今年生豬養殖和和仔豬銷售仍處在盈利狀態,這導致今年養殖端主動去產能意愿不高。
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,今年5月末,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042萬頭,環比增長0.1%,同比增長1.2%。最新存欄量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3.6%,雖然處于綠色區域,但仍接近產能調控綠色區域的上限。自去年6月以來,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維持在4000萬頭以上,長期接近綠色產能區間上限。
產能持續處于高位,反映在出欄量上,即今年出欄量增長。
2025年上半年,包括牧原股份、溫氏股份、大北農、天康生物等在內的多數豬企出欄量實現同比增長。疊加今年3-4月二次育肥熱,部分大型豬企出欄均重增加,市場供應壓力進一步加劇。
東莞證券7月23日發布的研報認為,根據2024年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情況推算,預計今年第三季度生豬出欄持續回升,第四季度或將有所回落;2025全年生豬整體出欄量同比有所回升。預計我國生豬價格在今年第三季度依然承壓較大,在這一背景下,我國能繁母豬供給有望受倒逼得到去化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如果明年生豬供應持續增加,就會影響生豬價格,行業可能出現虧損,“當前控產能是為了防止盈利周期過大,導致虧損周期延長。”
更多精彩內容,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(ID:yzcjapp)
- 熱股榜
-
代碼/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