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大航空日虧數百萬元,航空公司的虧損該怎么破局?
說起中國的航空公司,相信經常出門旅行的朋友都不會陌生,國航、東航、南航這三大航司可謂是家喻戶曉,然而就在最近其上半年的成績單一起公布,三大航司日虧數百萬元,面對著持續虧損的航空公司,扭虧到底該怎么破?
一、三大航空日虧數百萬元?
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,國航、東航和南航三大航司相繼發布2025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,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虧損在16億元至24億元之間,盡管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,但與美國航空巨頭達美航空同期近22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157億元)凈利相比,中外民航市場冷熱不均情況依然明顯。好在海航控股的扭虧為盈,為國內市場增添一抹亮色,折射出行業復蘇的復雜圖景。
上半年,中國民航業復蘇動能顯著增強。航班管家數據顯示,民航旅客運輸量達3.7億人次(僅含境內航司承運數據),同比增長5.9%,較2019年增長15.4%,其中國內(含地區)增長16.8%、國際增長28.4%,國際旅客運輸量已超2019年同期。暑運期間(7月1日至8月31日)預計旅客運輸量達1.5億人次,同比增長5.4%,執飛客運航班106.1萬架次,同比增長3.9%。航油價格較2024年同期下降約10%,顯著減輕了航司成本壓力。
然而,復蘇之路并非坦途。飛常準的暑運航空運行數據顯示,今年7月1日到7月14日,全國機場執飛客運起降43.97萬架次,同比增長3.4%,完成旅客吞吐量6344.7萬人次,同比增長4.4%,境內航線平均票價959元,同比降低7.1%,境內航線座收也同比降低6.6%。
二、航空公司的虧損該怎么破局?
面對著三大航空公司的虧損難題,這個問題到底是怎么產生的?又該如何破局呢?
首先,雖然旅游需求非常旺盛,但對價格極度敏感。當下,航空業呈現出一種看似矛盾的現象:一方面,暑期等旅游旺季市場一片繁榮,出行人次大幅增長,旅游消費需求旺盛;另一方面,航空公司卻深陷虧損泥潭,難以實現盈利增長。其中,票價的不漲反跌是導致這一困境的重要因素。在暑期旅游高峰期,消費者出行意愿強烈,旅游市場熱鬧非凡。
然而,多數消費者選擇了“窮游”方式,對機票價格極為敏感。這使得航空公司在定價方面陷入被動,無法通過提高票價來增加收入。同時,為了滿足市場需求,航空公司不得不增加航班運力,這又進一步攤薄了單位航班的利潤。從成本結構來看,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相對固定,包括飛機購置與租賃、燃油消耗、機場起降費用、人工成本等。在票價無法有效提升的情況下,營收的增長難以覆蓋高昂的成本支出,從而導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。
其次,高鐵的迅猛發展,無疑給航空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。尤其是在中短途航線市場,高鐵憑借其高效、便捷、準點等優勢,逐漸成為旅客出行的重要選擇。以北京到上海的航線為例,乘坐高鐵僅需四個小時左右,與乘坐飛機的飛行時間相差無幾。而且,高鐵站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樞紐位置,旅客前往高鐵站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相對較低。相比之下,機場通常位于城市郊區,旅客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和費用前往機場,加上候機、安檢等環節,整個出行過程耗時較長。
在票價方面,高鐵票價相對穩定,且與中短途航線的機票價格相比,具有一定的競爭力。特別是在非旺季時期,一些中短途航線的機票價格甚至高于高鐵票價。這使得許多旅客在選擇出行方式時,更傾向于高鐵。因此,在高鐵開通后的部分中短途航線上,航空公司的客流量出現了明顯下滑,市場份額被高鐵大量蠶食。
除了中短途航線,高鐵在長途航線市場也對航空業產生了一定的分流作用。隨著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,一些原本需要通過航空中轉的長途出行,現在可以通過高鐵一站式直達。這不僅減少了旅客的換乘次數,還降低了出行風險和成本。
第三,天氣的異常也導致航空整體體驗不佳。航空業是一個對天氣條件極為敏感的行業,天氣的異常變化往往會對航班的正常運行造成嚴重影響。近年來,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,各種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,給航空公司的運營帶來了諸多挑戰。暴雨、暴雪、大霧、強對流天氣等,都可能導致航班延誤、取消或備降。在一些極端天氣條件下,機場甚至不得不關閉跑道,導致大量航班積壓。航班的延誤和取消,不僅給旅客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,還會引發一系列后續問題。旅客需要在機場長時間等待,這增加了他們的時間成本和心理壓力。
頻繁的航班延誤和取消,也嚴重影響了旅客對航空公司的信任。許多旅客在經歷多次航班延誤或取消后,會對航空出行產生恐懼和抵觸心理,轉而選擇其他出行方式。這種信任危機,使得航空公司的客源流失,市場份額下降。一些旅客在預訂機票時,會更加關注航班的準點率和可靠性,對于那些準點率較低的航空公司,他們會選擇敬而遠之,更何況最近類似于航旅縱橫等APP已經非常完善,大家可以看到整個航班的歷史記錄,從而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選擇航班。
第四,航空公司到底該怎么辦?面對重重困境,航空公司想要實現全面的扭虧為盈,降本增效是關鍵所在。一方面,航空公司需要在成本控制方面下大力氣。優化機隊結構,合理配置機型,淘汰老舊、高耗能的飛機,引進更為節能、高效的新型飛機,降低燃油消耗和維修成本。同時,加強內部管理,提高運營效率,削減不必要的開支。例如,通過優化飛行路線、提高航班準點率等方式,減少燃油浪費和機組人員的工作時間成本;加強采購管理,降低航材、物資的采購價格;精簡機構,優化人員配置,降低人工成本。
另一方面,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是航空公司實現扭虧為盈的重要途徑。航空公司可以拓展多元化的業務領域,如航空物流、航空維修、航空培訓等。隨著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,航空貨運市場呈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。航空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運力優勢,開展航空貨運業務,增加收入來源。同時,航空維修和培訓業務也可以為航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流。此外,加強與其他企業的合作,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。例如,與旅游景區、酒店、租車公司等旅游相關企業合作,推出聯合旅游產品,實現一站式服務,吸引更多旅客選擇航空出行。
當前,航空業已經到了轉型的關鍵時刻,原先的傳統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航空市場發展的需要,只有真正轉變自身的模式才有可能實現更好的發展。
更多精彩內容,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(ID:yzcjapp)
- 熱股榜
-
代碼/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