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軍最新訪談:流量時代,小米要謹言慎行,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;內部曾擔心YU7發布沒人買SU7
小米YU7昨晚正式發布,開售3分鐘大定破20萬,1小時大定突破289000臺。
小米YU7大定3分鐘20萬!雷軍稱很激動,王騰直呼比手機賣的還多;余承東也發了條喜訊
雷軍在小米發布會后接受了媒體采訪,三言Pro匯總整理如下:
雷軍談YU7訂單量:遠超我的想象,之前認為比去年SU7好就行
對于訂單量,雷軍表示昨天在內部就講,只要比去年SU7好就行,要竭盡全力推動進一步擴產。拿到這么多訂單還是挺激動的,遠超他的想象。
“我覺得SUV的競爭非常激烈,用戶愿意相信我們,因為我們試駕還沒有開始就這么多用戶,這是對我們小米莫大的信任,我們一定要把產品質量搞好,也一定要加快交付,讓訂車的朋友們更早拿到車。”
小米內部曾擔心YU7發布沒人買SU7
雷軍透露,之前很多人擔心,YU7發布以后會不會沒有人買SU7了,內部也可能擔心,“其實我挺自信的,我覺得喜歡開轎車的人和喜歡SUV的人,其實是兩類人,雖然有很多重合度,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轎車,覺得轎車開起來舒服,當然也有人覺得SUV空間大,所以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,都有自己的固定的鐵粉”。
他提到,在YU7這么強大的火力下,SU7的預計訂單新增調高了三次,所以覺得YU7的數量肯定比SU7高,但是SU7也不會低,所以對SU7還是挺有信心的。
流量時代,小米要謹言慎行,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
雷軍表示,我們今天面臨一個很痛苦的環境,無論哪個企業比較火,它的輿情都特別復雜,這是現實的困難,也是流量時代的挑戰。
他稱,針對時代的變化,小米要做好兩個事情。“第一,謹言慎行,每一句話要說得非常準確,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,因為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。第二,要堅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,在科技創新高端化引領上,真正做好做到領先,做到大家都公認的程度。”
要把自己當重點車企看待
雷軍稱有一次在內部的講話泄露出來被罵得很慘。當時小米汽車實際應該算汽車行業里的一年級新生,總共賣了13萬輛車,只有人家比亞迪一周的銷量。說自己是新生,以為大家會更關心和支持一下。但是萬萬沒有想到,所有的同行還是挺高看小米的。
雷軍表示,“經過這件事情以后,我認為小米還是要把自己當成汽車產業的重點車企看待,要高標準嚴要求,要改變心態。”
第二代玄戒芯片考慮用在車上
對于什么時候玄戒芯片用在汽車上,雷軍表示第二代玄戒芯片考慮在車上應用,第一代主要是驗證技術,主要這個技術好到無法相信,所以這幾款手機和平板備貨都很少。“我也看到有些負面說我們賣不動,瞎扯。主要是三四年前你敢進多大量,你肯定不知道做出來又這么好。”
談代工:絕大部分設備都是自研的
談及代工話題,他表示,無論是品質、制造能力、管理各方面,因為小米畢竟在制造業干了這么多年。可能大家對于代工是有誤解,包括也去年年初也交付了手機智能工廠,小米絕大部分設備都是自研的,所以如果沒有一點功底的話,是很難把制造業做好的。
回應“靠營銷”:每一個指標每一項能力,在絕大部分領域小米都是領先的
雷軍表示,相信在過去五六年的時間里面,大家應該肉眼可見小米的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。其實就是10周年的時候,小米進行了半年的反思,提出從機會驅動轉能力驅動全方位重視能力建設,第一個任務就是先投1000億的研發,立竿見影。
他總結,所以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重視能力建設,機會很重要,能力更重要,能力還不是單個維度的能力,要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要提升。
“就像我們這次成功以后,有個別同行把它包裝成小米是靠營銷贏的,你們今天看我們的每一個指標每一項能力,在任何一個維度里面,我覺得在絕大部分領域小米都是領先的。我覺得無論是產品研發、品質、質量還是設計哪個維度,我覺得當然相比還有很多不足,我們很清楚,我們每天都在反思我們在哪里的不足,我們怎么進一步增強和提高,所以我覺得最重要我們把整個小米的能力建設放在首位。”
談反內卷:堅決執行,往高端挺進
對于反內卷,雷軍表示積極響應主管部門的號召,堅決執行反內卷。在競爭形式上堅決反對價格戰,往高端挺進,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。
他表示,還是得卷技術創新,還是得卷安全、品質、耐久度。比如說小米要卷24小時的耐力測試,要卷上千萬公里的道路測試,這些都是為了卷科技創新,卷品質。還要卷高端化能力。
談價格戰:要加大技術投入,要敢于跟頂級車企亮劍
談及價格戰,雷軍有三條總結:第一要科技創新,一定要在技術上加大投入,第二要在質量上下功夫,第三個要高端化引領,要敢于跟全球頂級車企亮劍,要敢于跟他們比拼。
“只要開始追趕我們走在贏的路上,不要怕,包括特斯拉Model Y也很厲害。我記得在我們國內的廠商動不動就什么七大門派圍攻光明頂,最后全部輸光了。我覺得不要怕,我覺得Model Y的確做得很好,我們還是要有敢于亮劍的精神。”
小米優先考慮京津冀供應商
雷軍表示,4年前選擇在北京造車的核心原因,小米是一家北京企業,要用小米的努力來符合國家戰略,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。
“京津冀的協同發展的話,我覺得工業很重要,所以我們選擇在北京造車的時候,我們有一個選擇供應商伙伴的前提,假如你是京津冀供應商,你是北京供應商,同等條件優先、加分,所以基于這樣的話,我們如果不考慮電池的話,我們都還沒有百分之三、四十的供應商是京津冀的,電池的話因為很快寧德時代就會在亦莊配套,所以他們也算北京的,把電池加上可能百分之六十、七十是配套,就京津冀配套。所以我們還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北京能夠變得更好,我覺得這是我們每個北京企業都想做的事情。”(綜合新浪科技等)
?
更多精彩內容,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(ID:yzcjapp)
- 熱股榜
-
代碼/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...